(記者彭骎骎)年中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將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再次強調,要堅持持牌經營金融業務,要實現監管全覆蓋。他同時透露,央行目前正在考慮提出“負責任的金融”理念,提高消費者風險自擔意識。
“你要是搞金融,必須要堅持有牌照,要納入監管,監管要全覆蓋;同時要提高社會的風險意識,特別是要避免踏入龐氏騙局?!币拙V在9月22日舉行的“2017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演講時說道:“我們注意到金融的快速發展和一些金融亂象的產生,所以我們在大力提倡普惠金融的時候,要警惕打著普惠金融旗號的違法和欺詐的行為?!?/span>
這是央行領導近期第二次公開發言中強調對金融監管的全覆蓋。9月15日,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在“2017金融街論壇”上表示,金融創新不能偏離實體經濟的需要金,下一階段要加大力度把金融亂象減下來,包括非法集資、亂加杠桿、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等。
除了在金融服務供給端加強監管,也需要提高需求端的金融基礎知識和防風險意識。易綱在上述場合表示,近年來,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也伴隨一些金融亂象,泥沙俱下。普惠金融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金融普及和風險教育,“要對全社會更多的老百姓,特別是對一些老年人和信息不太發達地域、信息較閉塞的群體進行普惠金融風險教育。告訴大家要識別什么是風險,什么樣的現象可能涉嫌金融欺詐。”
他透露近期央行正在考慮提出“負責任的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理念,要讓金融消費者獲得合適的金融服務,并且承擔適當的金融風險?!鞍研畔⒏嬖V消費者,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承擔了什么樣的風險,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金融行為和金融服務的后果。”
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金融科技,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突飛猛進。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降低了金融服務的獲客成本,也使得一些傳統金融機構擔心金融中介的作用會因此降低。然而易則認為,此類擔心并無必要。大數據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能夠完全舍棄軟信息。金融中間的傳統優勢,在中國這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仍然非常明顯。
“信貸員通過直接和客戶溝通,每天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所獲得來的這些信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認為這些軟信息要和大數據結合起來,發揮兩者共同的優勢,才能夠有一個新的提升和發展。”易綱指出。
一直以來,銀行賬戶覆蓋率是衡量一個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程度的常用指標。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統計,目前中國79%的成年人都有銀行賬戶,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普惠金融事業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這個數據指標并不全面。
“實際從賬戶的擁有率來講,中國人均賬戶應該說是太多了,其中有些是睡眠戶?!币拙V指出,目前,央行在考慮如何更加有效管理銀行賬戶和銀行卡,以減少睡眠戶,同時考慮反洗錢、反恐融資和反避稅天堂的要求,使對賬戶和銀行卡的管理達到最優。
“現在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有能力在技術上找到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的模式,能夠提供低成本的普惠金融的服務。提供這個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務以后,它對于整個實體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對于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教育,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我們要防范風險,要加強消費者保護?!币拙V最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