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報
11月9日訊 “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陪同就醫,讓我及時得到了救治。”7日,經過14天的治療,家住哈爾濱撫順社區的王青芬老人回到了家,這次她突發腦梗,治療很及時沒留下任何后遺癥,而這多虧了哈爾濱市智能養老服務的幫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5月中旬開始試點開通的哈爾濱智能化養老服務平臺,經過幾個月的磨合,近日正式上線,面向所有冰城老人提供各種智能養老服務。而多家國際智能養老院經過建設后也開始開門迎客,一些社會化智能化養老服務也紛紛上線,這標志著冰城正式開啟智能化養老,手機、大數據、云平臺下的冰城老年人正享受著“人工智能”的照料。
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
在家享智能照料分三個檔次收費
這幾天忽冷忽熱,公濱城市花園的獨居老人姚志國有些感冒,以前他總麻煩鄰居代買菜,而這次他直接撥打了12349,一個小時就有人將菜送上門,了解到老人情況后,還為老人做了晚飯。生活報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5月份建立了首個智能養老系統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考慮到很多老人不會使用網絡,所以選擇了熱線的形式。
“經過幾個月試點,目前可以全面向居家社區的老人提供智能養老服務。”哈爾濱市12349負責人告訴記者,老人家中遇到急事都可通過呼叫平臺來解決。收費分為三個檔次。
針對社區老人還提供監管服務,目前已在撫順社區、愛建社區等開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對老人進行智能化照料,可提供生活照料、康復理療、健康體檢、文化娛樂、助浴、助餐等服務,累計服務4萬余人次。
許多老年人打個電話就會有人陪同就醫。2日,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志愿者高艷輝帶著素不相識的南崗區居民周阿姨來到祖研醫院做檢查。
“因為我和周阿姨住得比較近,平臺就根據就近原則指派我帶周阿姨去醫院看病。”高艷輝告訴生活報記者,忙了大半天,周阿姨的檢查做完了,可老人還想多走幾家醫院看看,9日,高艷輝還會陪周阿姨去其他醫院繼續檢查。
智能養老院
電動護理床防止長褥瘡 手環支付點餐防止盜刷
哈爾濱市引進多家國際型智能養老機構,經過建設后紛紛開門迎客。日前,生活報記者走進幾家剛開業的智能養老院,體驗智能化養老。
在樂活醫養家園,腦出血的王先生因為行動不便,如廁很費勁,一次小便就得半小時。還需要護工在一旁攙扶,很尷尬。但在這里,因為有智能馬桶,可以自動升降,所以他完全可以自行如廁。
據黑龍江樂活醫養家園工作人員介紹,該養老機構還要增設智能支付系統。因為許多老人對于每天提供的飯菜有所偏好,有的想多吃點,有的想少吃點,于是智能支付系統將解決這一問題。該系統特別開發了適老化的支付系統,長者佩戴的支付手環存有一定金額,支付時無需密碼,在終端刷手環后即可顯示長者的照片等基本信息,長者和工作人員雙向確認后確認支付,可有效防止丟失、盜刷的危險,保證安全支付。這款設備將用于養老院點餐服務。
一些養老機構還提供了電動護理床,躺在床上即可通過遙控器控制床體的變化:膝部25度變化、背部75度變化、床體高度可以整體升降,配合長者護理時不同的體位,讓長者更加舒適,這也可減輕因身體不便導致翻身難而帶來的肢體酸痛的情況,也可防止全失能老人患上褥瘡。
智能養老設備
老人只需刷身份證就可自主檢查14項指標
在智能養老走入百姓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智能養老項目也向社區、養老院提供了智能服務。采訪中,生活報記者走訪一些養老服務企業,發現很多智能產品已經上線,為更多的老人提供服務。
新松茂樾山養老公寓,為老人們提供健康檔案服務。老人入住前,公寓就會為其體檢各項指標,然后定期為其提供檢查,進而形成個人健康數據,從而進行疾病風險評估,并根據健康數據,適時增加護理和保健服務。另外,還為老人提供了智能手環,做到老人健康實時監控。
還有一些企業提供健康小屋設備,也就是智能體檢機。老人只需刷身份證就可自主檢查血壓、脈率、血糖、血氧、尿酸、心電等14項身體指標。醫生會結合體檢報告為長者進行建議指導,并將所有的體檢數據留檔,建立長久的個人專屬健康檔案。
哈爾濱市壽之源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居家養老。它們自主開發的老年人智能定位腕表,具備測量心率、血壓、血氧、計步、睡眠等5大功能,還可設置定位功能、緊急呼叫功能,進而遠程照顧老人。佩戴腕表,就可智慧生活。
此外,為了讓更多老人享受智能服務,哈爾濱市將實行敬老服務“一卡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讓更多老人享受智能養老的便捷,對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免費項目的老年人提供“敬老一卡通”。
三個收費檔次
第一類:面對政府托底保障人群,無償享受服務。
第二類:滿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服務的,進行低償服務,收費低于市場價格。
第三類:針對個性化服務,實行有償服務,收費也低于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