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種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正不斷滲入保險行業,各大保險公司緊抓風口,積極以高新科技來驅動保險創新。業內人士說,保險公司變得越來越有“科技味”了,而隨著保險科技全方位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保險業將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提供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健康險+新技術——
保險與運動大數據結合
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使人們生活變得越來越“講究”。以健身運動為例,不少熱愛運動的人士往往會添置一些包括運動手環在內的可穿戴設備,科學檢測自己在運動時的各項數據與指標。作為健康管理鏈條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險業也快速瞄準這一風口,通過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來完善保障功能,重構保險生態。
“保險科技已經全方位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個人健康管理領域正因此發生改變。”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負責人表示,通過借助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健康險正在從“事后補償”向“事前預防”轉變。該公司推出的與智能手環相結合的互聯網健康險產品“步步保”,將健康險與可穿戴設備、運動大數據結合,以用戶真實運動量作為定價依據,以運動步數抵扣保費,實現了主動的健康管理。目前,該險種已與華為、魅族手機等智能設備供應商及小米運動、樂心運動、手機淘寶、樂動力等運動App實現合作,授權用戶達到千萬級。
不僅僅在健康險方面,其他保險細分領域也正在經歷科技的“錘煉”。記者從深圳前海保險交易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近年來專注區塊鏈技術,在車險查勘方面實現了較大突破,由其開發的UB車險上線6個月以來,保費已超過2億元,目前連接了14家保險公司,可為70多家保險中介機構、100多家營業網點提供科技服務。
“傳統的保險數據庫是有可能被改動的,但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每張保單的交易都留下‘時間戳’,是不可逆、不可篡改的。”前海保險交易中心總裁梁洪杰向記者介紹,他們開發的區塊鏈技術可實現保單交易的見證、驗真。“未來5年,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BI(客戶分析)決策、自動化風控管理等保險科技,將迅速滲透到整個行業。”
人臉識別+聲紋識別——
險企為你建立生物檔案
“科技的快速發展非常值得保險業深思。”在研究人士看來,由于保險建立在大數法則與風險控制上,數字化的新技術將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推動行業重新考慮保險的邏輯。
作為國內最早擁抱Fintech(金融科技)理念的公司之一,中國平安在科技層面的探索頗具成效。該集團研發的運用于金融及生活場景的人臉識別技術、用以實現身份判定的聲紋識別技術、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決策AI技術等,目前已在產險、車輛定損等領域展開應用。
記者獲悉,該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昨日正式發布了“智能保險云”產品,其中“智能認證”利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可為消費者建立生物檔案,完成對人、相關行為及屬性的快速核實;“智能閃賠”則是目前國內車險市場上唯一投入真實生產環境運用的人工智能定損與風控產品,將為車險行業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滲漏管控收益,帶動理賠運營效能提升40%以上。
“這是中國平安首次對外開放保險經營中的最核心技術。”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陳心穎表示,未來將助力保險公司以較低的成本與最先進的保險科技并軌,推動保險全行業在效率、風控、成本、客戶體驗等諸多方面得到提升。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則認為,基因工程的深入研究,或將為壽險和健康險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有望使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逐漸弱化。“保險業未來可能不再是保險產品的單純供給方,而是場景化風險管理和服務的集成商,這為新科技的應用敞開了巨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