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俄媒稱,中俄將擴大在俄羅斯遠東的合作,一個優先方向就是農業,其中包括俄羅斯打算擴大對華出口遠東生產的綠色食品。遠東農業對中國企業家來說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向農業部門投資會帶來怎樣的回報?投資者可能會遇到哪些“暗礁”?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采訪了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俄羅斯衛星網7月8日以《俄羅斯遠東保證中國人不缺綠色食品》為題刊登了此次采訪摘要,以下為和振偉先生的采訪摘編:
中俄兩國尤其中國對雙方的農業合作非常的重視,尤其在遠東這一塊,我們現在一直在推動著。這個農業合作并不是簡單地在哪一個地方去種地種糧食,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增加農業的附加值,就是說讓農業能夠產生更高的收益,更高的收益才能帶來更高的積極性,才能讓遠東的農業發揮更大的效果。
農業合作包括方方面面,不僅僅光是糧食的問題,也包括漁業,現在中國漁業也已經被納入到農業的大范圍里面。漁業合作,就是說我們現在推動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搞海產品的養殖,從養殖到加工到未來整個的深加工這是一系列的項目,不僅僅是簡單的水產品的養殖。這塊的項目我們已經在推動,像大連的溫聯集團在遠東的合作,會運用中方的技術和工藝對海產品進行加工,進行深加工也是提高它的附加值,水產品也是一樣,它一定要進行很好的加工,加工之后才能夠提高附加值。所以說不僅僅是農業簡簡單單的種植和養殖,應該是大農業的概念包括漁業。另外一方面也包括水,水的合作。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無論是貝加爾湖也好還是堪察加半島水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也非常的干凈。中糧集團也在考慮能夠同俄羅斯開展水資源方面的合作,這樣的話我認為大農業的概念就非常廣闊了。
另外,在我看來,今天俄羅斯的兩大類資源一個就是石油和天然氣這種能源類資源還有礦產資源,另一方面,俄羅斯最大的一個優勢資源就是農業就是它的土地。俄羅斯廣闊的國土面積上有大部分是很好的耕地,也有我們常說的黑土地,對俄羅斯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來說的話應該更好地利用農業的資源。農業的資源應該把它利用好,就是不是簡單的做初級的種植而是要考慮它的深加工,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的附加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在農業上的投資。
這次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俄羅斯的農業大豐收,也看到了普京總統多么的關注農業的發展,我一直希望能讓俄羅斯民族工業借這個機會能夠更好地發展起來。中國有句俗話叫“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所以說在這方面我真的是希望俄羅斯能夠利用這樣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發揮本國的農業資源的優勢,更好地把農業的生產加工搞上去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農業的附加值,相信俄羅斯的經濟就會進入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