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日報 記者 傅蘇穎
3月30日,央行發布公告稱,隨著月末時點臨近,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3月30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至此,央行已連續五天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昨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依此計算,央行昨日實現凈回籠400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央行連續5天暫停逆回購,主要還是真正落實今年以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
從資金面來看,交易所資金明顯緊于銀行間,呈現出“非銀緊、銀行松”的局面。
昨日,上交所隔夜國債逆回購GC001高開后一路上漲,午后13:30分左右突然跳漲,最高達32%,達到今年以來新高。
對此,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松”主要在于季末財政存款的下放,使銀行體系內部流動性再次充裕,但受制于季末(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壓力,銀行需要壓縮控制廣義信貸,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對非銀的跨季拆借。
“昨日貨幣市場驟緊,還有一個臨時觸發因素在于交易所特有的‘周四效應’”。李奇霖表示,“周四效應”來源于交易所獨有的T+1結算模式。他介紹道,如果選擇在周四借錢,那么實際開始結算的日期是周五,到期結算日將是下周一,所以名義是隔夜,實際是3天。此次“周四效應”又疊加了清明假期,實際占用時間是5天,資金利率自然暴漲。
黃志龍認為,在加快金融體系的去杠桿,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加上季度末商業銀行將首次面臨MPA考核,資金緊張的壓力明顯增加。中期來看,利率整體上升和貨幣政策持續緊平衡的趨勢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