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加大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力度
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也是頗具挑戰的一篇文章。一年來,隨著金融參與和支持科技創新、科創企業發展、科創生態建設的程度加深,金融行業對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思考。
面對支持科創企業和尋求自身轉型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金融行業的主力軍,銀行業金融機構近年來針對科創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的特征和需求開展了業務拓展和模式創新;相應地,為支撐創新業務模式落地,不少銀行不斷完善科技金融的專屬組織制度、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規則;此外,基于產業鏈和產業園區,部分銀行機構也在探索豐富非金融服務,或者以自身資源助力科創生態完善。
不過,僅僅依靠銀行業間接融資的支撐作用顯然是不夠的。科創企業不僅具有投入產出跨越周期、輕資產運作、研發投入長期占比高、凈利潤多為負等財務特征,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比較突出。記者在近年來的采訪中發現,不少科技創新的價值并不為市場或投資者所認可,產業鏈和產業配套在保障產品性能的穩定性、可靠性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同時科技企業團隊很多也有重研發和市場拓展、而輕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對于銀行業而言,要想獨立支持高風險、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的科創企業,確實有較大的難度。因此,目前更關鍵的是認識到直接融資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撐作用,以提高科技金融投早、投小、投長期的意識和可行性,讓更多對產業和經濟轉型發展有價值的科技企業成功穿越初創期的“死亡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部分特別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這意味著,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在支持新質生產力實現躍遷式發展方面的關鍵性已形成共識。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在今年6月聯合印發的《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鼓勵各地組建科技金融聯盟,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等交流合作,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所謂“多元化接力式”,不僅要求強化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完整性,還要對不同階段投融資結構和方式進行完善和相互之間渠道的打通,讓科創企業能夠以合理估值獲得持續性的資金支持。
以我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難問題為例,今年下半年,有市場中介機構發布的《VC/PE基金回購及退出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退出比例失衡,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者實際獲得的退出金額約為其出資金額的31.8%。私募股權投資退出難,一方面會加重增量募資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壓低科創企業后續融資過程中的估值,因此需要引起關注。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已在嘗試給予審核、規則、監管包容度等方面支持,通過設立S基金、推動并購重組和回購退出等方式活躍并購重組市場、緩解創投基金退出難。從更全局的視角看,后續我國需要探索出一條適應我國資本結構和出資結構的募投管退機制和規則,以長期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科創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