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汽車金融“加碼”促消費
充滿各種元素的2023年汽車市場即將畫上句號。縱觀今年車市表現,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深,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下降、部分車企接連退出、價格戰貫穿全年等因素成為車市發展的主旋律。
為了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提升金融產品支持力度、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成為明年車市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即將到來的2024年,汽車企業及金融機構在汽車消費產品方面有何布局、消費者將體驗到哪些汽車金融服務產品,成為當下消費市場關注的焦點。
順應市場發展趨勢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發展日益成熟,新車銷量如何在高位運行基礎上繼續實現正增長,關系著車市平穩發展。今年,汽車市場在實施超大規模新車價格戰背景下,預計年銷量同比增長10%左右。雖然整體表現尚可,但價格戰也對車市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于車企而言,價格戰導致利潤率降低,且新車價格極易造成流通領域價格波動,車市發展不確定因素陡然增加;于消費市場而言,無序的價格戰導致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下降,可能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預計明年國內車市銷量依然會實現正增長,但增長動力和今年相比會發生本質變化。”在談及明年車市表現時,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明年車市增長主要將由消費端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動力共同決定,而非今年這樣完全靠廠家和經銷商降價帶來銷量增長。
徐長明認為,最近有關部門出臺的促汽車消費鼓勵措施將逐漸發揮作用。其中,支持金融產品助力降低汽車消費門檻、滿足不同消費者購車需求是近期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
今年下半年,一系列購車金融政策接連落地。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13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強汽車消費金融服務,尤其是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8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合理增加對消費者購買汽車等的消費信貸支持,持續優化利率和費用水平;10月,金融監管總局向各地金融監管局、各類金融機構下發《關于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明確提出在購車、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以及售后服務領域提高金融支持力度。
受限于較高的購車成本,不少消費者被迫推遲購車計劃。而汽車金融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分期貸款的產品和服務,緩解購車成本壓力、豐富購車選擇,進而促進汽車銷售市場整體發展。
與傳統銀行貸款相比,汽車金融貸款利率通常較低,有助于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在自主品牌4S店負責新車銷售貸款業務的車險工作人員王偌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汽車金融貸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可將購車金額分散至相對較長的時間內還清,使還款更加合理和輕松。汽車金融公司還會提供專屬貸款計劃,豐富了消費者的購車選擇。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主論壇上表示,產能釋放過度與需求相對不足已經成為現階段汽車市場的主要矛盾。面對新的市場變化,汽車金融積極發揮行業服務功能作用,助推汽車消費市場平穩增長。
多元化方案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全行業汽車消費金融的滲透率持續上升。截至目前,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接近七成,逐步接近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平均水平。
事實上,面對電動化浪潮來襲、購車群體日漸年輕化、消費者重視購車體驗等發展趨勢,汽車金融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沈進軍直言,當前汽車金融服務供給仍滯后于市場及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變化,金融產品單一性和同質化嚴重,迫切需要推出更多針對不同客戶需求的多元化產品。例如,銀行消費信貸服務模式的迭代升級以及汽車金融公司多類型的融資租賃產品等。
經過多年市場沉淀,汽車消費的普及需求在一二線城市已趨近飽和。在此背景下,下沉市場成為各大車企主攻的新方向。此外,伴隨新能源車下鄉政策實施,下沉市場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在車企渠道下沉的同時,金融產品服務下沉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這一市場需求,部分車企嘗試建立覆蓋廣、下沉深、觸點多的汽車金融專業服務網點。據了解,車企根據地區差異與4S店、二網經銷商和汽貿店合作,通過建立差異化合作模式,滿足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據悉,為吸引消費者采取金融方案購車,大部分4S店會主動提出在購車款項中減去利息,實際上是4S店為消費者交納,讓消費者可以在還款期間享受更多優惠。某美系車企金融市場公關總監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我們通過金融貼息,給消費者提供更實惠的購車金融方案,讓消費者以更低的首付、月供完成購車。”
隨著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需求的提升,對金融產品的快捷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某主流新造車品牌金融負責人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直營經銷模式和傳統經銷模式在金融服務體驗上有很大區別。由于直營經銷模式采取全國統一零售價,意味著相關金融產品的價格計算方式相對固定,消費者只需在手機APP上選擇想要購買的車型,就會自動生成相關零售金融方案,所有操作可在線上完成。
據了解,消費者在選擇金融方案時,只需要掃描身份證信息便可以完成整個貸款流程,線上化體驗全程僅需3至5分鐘。
覆蓋更多汽車消費領域
“以前辦理汽車貸款是為了購車方便,現在給車輛加裝配置,如安裝導航設備、外觀貼膜等,也可以辦理相應的汽車金融業務,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門檻。”準備年底購車的廣州消費者李依娜分享了她的感受。
如何更好助力汽車消費市場健康發展,是汽車金融行業面對的重要課題。7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2023年第1號令——新版《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于8月11日施行。《辦法》提出,汽車金融公司可以“接受汽車經銷商和售后服務商貸款保證金和承租人汽車租賃保證金”“汽車經銷商和汽車售后服務商貸款業務,包括庫存采購、展廳建設、零配件和維修設備購買等貸款”。相比此前政策新增了汽車售后服務商這一合作主體。
隨著多家市場主流車企銷售服務網絡模式日趨多樣化,在售后服務領域誕生了很多獨立汽車售后維修服務商,比如上汽“車享家”、上汽通用“車工坊”等。根據新政,這些商家可以通過交納貸款保證金,向汽車金融公司申請零配件和維修設備購買貸款,便于更好地開展日常經營,進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售后服務需求。
《辦法》還對汽車金融公司打開了經營范圍、展業地域、融資渠道等新空間,從而更好地拉動汽車市場消費。其中,此次修訂進一步將汽車附加品融資列入業務范圍,允許客戶在辦理汽車貸款后單獨申請附加品融資。汽車附加品是指依附于汽車所產生的產品和服務,如導航設備、外觀貼膜、充電樁、電池等物理附屬設備以及車輛延長質保、車輛保險、車輛軟件等與汽車使用相關的服務。這意味著,隨著汽車流通行業結構性調整的推進,汽車金融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創新服務空間。